如何正确使用止血带 、绷带止血?
在准备上止血带的部位,应先垫一层敷料、毛巾等柔软的布垫,用以保护皮肤。
止血带应绑扎在伤口的近心端 ,以有效阻断血流 。记录时间并定时放松:绑扎止血带后,应立即记录下绑扎时间。定时放松:每到5060分钟,需放开止血带510分钟 ,以避免肢体因长时间缺血而坏死。之后再重新绑扎止血带 。及时就医:使用止血带仅为临时措施,应尽快将伤者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救治。
止血 *** 较多,包括指压、抬高患肢 、加压包扎、手术器械、中医中药以及使用止血绷带等 *** 。止血绷带主要针对于动脉出血 ,比如出血量大 、出血凶险才可使用止血带,并非任何出血都可采用止血绷带 。通常肢体出血才可使用止血绷带,比如上肢、下肢出血。
定时松解:如果需要较长时间的止血 ,应每隔半个小时松解止血带半分钟,并同时记录时间,以确保血液循环不会长时间受阻。观察情况:在使用止血带期间 ,要时刻观察肢体末端的血流、感觉和皮温情况 。如果出现麻木 、指端冰冷或发绀等症状,提示止血带过紧,应及时调整。
包扎步骤:以均匀力度围绕伤口螺旋式缠绕,确保完全覆盖但不紧绷 ,避免影响血液循环,再用胶带固定绷带边角,保持稳固。注意事项:每日更换 ,观察伤口愈合情况,若出现红肿、渗液需及时就医;严格遵循医护人员指导,不可长时间使用 ,尤其止血带类,需避免组织坏死 。
止血带的6个注意事项
避免在止血带下方积聚消毒液,如碘酒、酒精等 ,以免 *** 皮肤或造成灼伤。 患有下肢动脉硬化 、血栓性脉管炎、化脓性感染或坏疽等疾病的患者,在手术中应避免使用气压止血带。
使用止血带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:谨慎使用:止血带并非首选止血 *** ,普通大众在伤口出血时 ,应首先尝试使用压迫法进行止血。适用情况:仅在伤口出血非常严重,且压迫止血和绷带加压包扎无法有效控制出血时,才考虑使用止血带 。
使用止血带时,应每隔40分钟至1小时放松一次 ,每次放松时间约为510分钟。具体放松间隔和时长可根据病人的出血情况来定。以下是使用止血带时的注意事项:垫纱布:为防止止血带部位出现绞索损伤,使用止血带时应垫上纱布 。记录时间:上止血带后,需要记录上止血带的时间 ,以便按时放松。
放止血带的注意事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:位置选择:止血带应放在伤口的近心端,上臂和大腿都应绷在上1/3的部位。上臂的中1/3禁止上止血带,以免压迫神经而引起上肢麻痹 。衬垫保护:上止血带前 ,先要用毛巾或其他布片、棉絮作垫,止血带不要直接扎在皮肤上。
为防止伤肢缺血坏死,每隔40~60分钟放松止血带1~2分钟。松带时动作要缓慢 ,同时需要指压伤口以减少出血 。止血带使用的总时间不能超过5小时,否则远端肢体难以存活。若已超过9小时伤员仍在运往医院的途中,则此后不再定时放松止血带。
止血带如何使用才能正确高效的达到止血,帮助抽血的目的?
止血带在医疗中主要用于加压包扎 ,以达到消除腔隙、临时止血的效果,同时在抽血过程中也能起到辅助作用 。
伤肢抬高:在上止血带之前,应先将伤肢抬高,以促进静脉血液流回体内 ,从而减少血液丢失。这一步骤对于控制出血和减轻患者痛苦至关重要。位置选择:上止血带的位置应尽量靠近出血部位,但需要注意的是,上臂中段禁止使用止血带 ,以避免压迫桡神经而造成损伤。
使用止血带的正确 *** 如下:抬高伤肢:在上止血带前,应先将伤肢抬高,促使静脉血液流回体内 ,以减少血液丢失 。选择正确位置:止血带的位置应在有效止血的前提下,尽量靠近出血部位。注意:上臂中段禁止使用止血带,以免压迫桡神经造成损伤。
止血带的松紧度以能阻断静脉血流而不阻断动脉血流为宜 。过紧会阻断动脉血流 ,形成血栓,使用时间应尽量缩短扎紧的时间;过松则无法有效阻断静脉血流,影响采血效果。特殊情况的处理:有些病人的衣服袖子过紧 ,不宜使用止血带来采血。此时应帮助病人脱下衣服或整理好袖口 。
上止血带的压力 压力过低,仅压住静脉而未压住动脉,可以增加出血。压力过高则压迫神经干或造成软组织损伤。所以上止血带的压力要适中 。上止血带后,观察几分钟 ,肢体末端发紫 、麻木说明扎得过敏,压迫了神经。如果仍能摸到脉搏跳动或伤口仍出血,说明没有扎紧。
